新闻资讯

县经济开发区铆足干劲求突破 实干担当抓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2-15

一、聚焦主导产业,激活更大发展动能两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立新制药高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侨森医疗高端输液器、透平新能源汽轮机叶片等一大批项目集中落地,拉响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健康医药产业作为淄博市“一核四园”健康医药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医药服务、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等产业。2018年,健康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

一、聚焦主导产业,激活更大发展动能
两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立新制药高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侨森医疗高端输液器、透平新能源汽轮机叶片等一大批项目集中落地,拉响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健康医药产业作为淄博市“一核四园”健康医药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医药服务、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等产业。2018年,健康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2.43亿元,利税11.79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35亿元,利税2200万元。
在市重大项目方面,山东立新制药有限公司高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2019年上半年实现竣工投产;淄博侨森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输液器注射器项目,车间已建设完成,配套设施正在施工,2019年5月完成GMP装修,2019年下半年试生产;山东金洋药业有限公司年产5亿片固体制剂及右旋糖酐铁项目,厂房建设已完成并购置部分设备,即将试运行。山东科汇药业有限公司钙拮抗剂和眼科用药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此外,还积极拉长健康医药产业链,以生物医药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为主要内容,建设中药提取及制剂产业园,园区负责建设标准化车间,拟引进相关企业5—10家,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依托淄博渤海活塞有限公司、山东翔天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培育上下游关联产业项目,目前已聚集通普真空泵、透平新能源等企业6家,其中,山东透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汽轮机叶片及隔板生产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并试生产;汽修汽配城项目,大车修理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进入全面招商入驻阶段,小车区4栋楼已主体完工。山东美生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热能开发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更是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成为“腾笼换鸟”及“新旧动能转换”的典范。
二、聚焦双招双引,谋求更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始终坚持将“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不动摇,抢抓我省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发展机遇,通过制度创新、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形成更加科学、务实、高效的“双招双引”工作体系。
在招商引资方面,重点依托金洋药业、立新制药、透平新能源等骨干企业分别成立健康医药产业招商办公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办公室,积极推动第三方机构实施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产业链招商。2018年,已完成签约项目13个,合同引进资金92.1亿元。淄博翔天重工科技有限公司MVR 零排放项目、山东兰鑫科技有限公司黄姜资源综合利用及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项目等项目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把环境打造作为吸引人才的有力砝码,把搞好服务作为拴心留人的重要法宝,让高层次人才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引进生物医药行业领军型人才、济南爱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彭立增博士,到开发区担任科技副主任,山东立新制药有限公司聘用美籍专家吴超任职技术副总经理,搭建起健康医药企业、研发团队、政府合作新桥梁,为园区“双招双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园区还加大同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同山东理工大学合作成立高青化工研究院,定期组织专家授课,建有开发区创新研究院,积极推动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为园区企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聚焦布局优化,拓展更广发展空间
土地空间和土地产出率、投资强度成为项目到园区能否落地的关键,而土地空间的紧俏更成为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开发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进行有机融合,并聘请专业公司对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常家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47平方公里的空间布局合理有序。
园区通过“腾笼换鸟”,着眼促进集约发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逐步开展“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改革,盘活了原帝维化工的山东黄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润滑油基础油加氢联合装置项目已投料生产。盘活原威斯顿不锈钢的山东美生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热能开发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为高质高效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同时,针巧经编技改项目、侨牌集团注射器车间升级改造项目、鲁群纺织流程优化技改项目、渤海活塞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等一大批项目正向新动能提升不断迈进。
在有限土地上“精耕细作”的同时,园区所辖镇域内还积极拓展更多发展空间,开展合村并居工作。规划建设了大张社区、刘春社区、三合社区等7处,可安置11村2600余户1.1万人,镇域人口集中居住率达到32%。其中,天鹅湖社区、三合社区等4处社区已建成楼房80栋,并达到入住条件,腾退土地复垦后将为园区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四、聚焦服务保障,营造更优投资环境
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硬环境”突出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软环境”提供跟踪保姆式服务,是近年来高青经济开发区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
在基础配套方面,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集中精力和资金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水、电、路、暖、燃气、道路、排水、通讯、土地平整等“九通一平”,配套设施覆盖率100%,日供水4万立方米、供气10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12万吨;年供电15亿千瓦时、供蒸汽能力305吨每小时,进而拉开了两大主导产业大发展框架,园区项目吸纳力和承载力大幅度提升。
2018年,投资7400万元实施了大张路南延、金洋路西延工程,年底通车后可实现开发区南北产业园区的连接贯通;投资2200万元实施完成了一级消防站建设工程。投资1000万元,为山东黄河新材料、隆华新材料、立新制药、侨森医疗等9个项目配套建设了自来水、燃气、蒸汽、黄河水等管网工程,为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奠定了基础。
在软环境方面,开发区为每一个投资兴业的企业选派服务团队,盯上靠上提供"保姆式"服务,对意向投资项目和协议项目,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全力促成合同转化;对合同项目,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对落地项目,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建立起重点项目服务倒逼机制,坚持重点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评估、一季度一考核,力促早日投产达效,园区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生态治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青经济开发区发展健康医药、文旅等产业的优势所在,积极创建生态优、环境美、空气新的生态开发区更是从长远利益出发,从群众切身感受出发的一项利民福祉。
开发区环保措施持续加力,先后通过建立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摸排“散乱污”企业51家,关停取缔25家、限期完善25家、提升改造1家;研究制定了《高青经济开发区关于加强园区外新上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从制度源头上遏止“散乱污”企业进入园区;完成20吨以下直燃煤锅炉整治工作,取缔置换燃煤锅炉15台;完成15家企业的重点行业VOC治理;对3家企业的生物质锅炉进行了天然气置换;对5家加油站安装了三级油气回收装置,并完善了环保手续;加大投入力度,投资5000万元,实施完成了总长9100米的自亿联商贸城至绿环污水处理厂和山东黄河新材料至绿环污水处理厂的两条污水管线工程。同时,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工作,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现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验收技术核查,并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清查217家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纳入污染源普查93家。
六、聚焦乡村振兴,增进更多民生福祉
在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镇域经济齐头并进,乡村振兴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群众得到的实惠和民生福祉越来越多。
2018年,针对灌溉“远、高、难”地块,修建扬水站3处,有效解决了群众“浇地难”问题;投资2300余万元,完成常家镇内陆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新增土地面积4331.4亩,惠及40余个自然村、1.6万余人。
推广“赡养扶贫+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精准化扶贫新模式,创新设立扶贫基金,市定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3户饮用水全部达标入室,13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实现户户通。
全镇旱厕改造完成率达到95%以上,成立了全县首家旱厕管护中心,每年为各户免费吸厕2次,并提供旱厕维护保养服务。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常家、艾李、毛家、刘春、骆家5村500户气代煤改造工作。
积极稳妥地完成郑庙小学和金穗小学教学点撤并工作,辖区完全小学布局更加合理,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化走在全县前列。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中心小学、福彩希望小学、台李小学的校园“五化”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完成镇中心幼儿园提升改造工作;投资400万元天鹅湖社区幼儿园和郑庙幼儿园改建项目正在施工;总投资1500余万元的台李小学正式投入使用。
积极实施“健康常家”工程,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基层分级诊疗工作,签约医生覆盖率100%,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一级乙等评审。村级卫生室规范化达到90%以上,蓑衣樊村智慧医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开展热土欢歌等大型文艺活动12余场次,举办“第一届灯光节、油菜花海”、“第三届山东高青桃花盛会”、农民丰收节等文旅活动20余场次,依托国际慢城及安澜湾景区,完善游乐基础设施,蓑衣樊等乡村游更加火爆。
下一步,高青经济开发区将落实好全市“园区改革建设发展突破年”的总体部署,坚持“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招商精准化”的发展思路,以进入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前30强为目标定位,突出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区战略,统筹推进“双招双引”、园区规划配套、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社会民生、基层党建等工作重点,为谱写高青发展建设的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